新华社记者徐旭忠 周闻韬 李松
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万州区,原本是一座万商云集的水码头,随着三峡工程启动,低海拔城区被江水淹没,万州有20多万名群众后靠搬迁。高峡出平湖,这座城市继续谱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。
移民新生活
走进万州区大周镇五土村,一条长约10公里的五彩滨江长廊沿长江蜿蜒铺建,行走在长廊上,如画般的江景一览无余、美不胜收。一到周末,村里游人如织,今年清明小长假还第一次堵起了车。很难想象,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移民村,1500多名后靠移民的致富问题一度横亘在大家面前。
变革,从观念转变开始。五土村党支部书记刘照提出,村里离城区只有20多分钟车程,一转身就是宁静的乡愁,发展乡村旅游是一种可行的新思路。他带着村民统一规划,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,栽种枇杷、晚熟桃树等果树,同时改善硬件设施,除了修建沿江步道、亲水平台,村里还对农民房屋实施升级改造,扶持了10家农家乐。
随着游客的增长,大伙儿的创业积极性越来越高,农家乐一下冒出了30多家,生意好的每天收入超过千元。
66岁的移民戴兴武和老伴也尝到了发展的甜头。去年,老两口也开起了农家乐,年收入接近两万元。“乡村旅游搞起来了,我们的日子也好了!”戴兴武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。
目前,五土村游客年接待量超过了10万人。刘照告诉记者,村里接下来准备发展康养产业,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。
产业提质效
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。三峡工程启动后,为让步移民搬迁,万州大量工矿企业关停并转,库区产业空虚化问题突出,城市发展一度陷入低谷。
“库区后续发展问题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,随即制定了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政策,让广大移民搬得出、稳得住、逐步能致富。”万州区经信委副主任陈珑说,2005年以来,万州工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,许多大型企业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落户万州,目前已形成智能装备、绿色照明、食品医药、汽车、新材料等五大产业格局。
在重庆三雄极光照明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一条条LED灯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。自2007年落户万州以来,企业效益逐年攀升,人力成本却更加节省。企业工程部经理张召烈告诉记者,这是公司实施智能化改造带来的新变化。
“以灯具包装为例,以前靠手工作业包装,一条生产线需要10个人同时作业,现在有了自动化包装线,人数减少到3个。”张召烈说,今年公司还将建设5条自动化生产线,预计全年在智能化改造方面的投入将超过2000万元。
循环工业是万州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。如何将工业废弃物变废为宝、循环利用,是万州明邦建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左先强正在努力的一项探索——他所在的企业主要以化工厂的粉煤灰、炉渣等工业废弃物为原料,生产一种名叫增压粉煤灰混凝土砌块的建筑材料。左先强的厂房就建在万州最大的一家化工企业旁,双方还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。“政府给予了企业很大的税收优惠,鼓励我们要做大做强!”左先强说。
用政策扶持将优质企业“引进来”,是万州在发展产业中的另一个亮点。2017年,平湖金龙精密铜管有限公司的前身从外地迁至万州,这是一家制冷用铜管行业的领先企业。然而在两年多前,企业却因市场原因一度濒临破产。危急时刻,万州区向他们伸出了援手,对其实施股权收购、重新盘活。“目前公司发展稳定,预计今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。”公司副总经理张卫民说。
城市换新貌
5月30日上午11时,经过历时近5年的建设,又一座飞架长江南北的大桥在万州正式通车。这座三峡库区最大跨径斜拉桥的建成将快速连接万州城市南北,改善城区交通环境。这两天,大桥通车的喜讯,刷爆了万州人的“朋友圈”。
“万州是三峡库区长江大桥最多的城市。自1997年拥有第一座跨长江大桥开始,短短20余年间,已经建成5座跨江大桥,目前正在推进第6座跨江大桥建设。”望着刚刚通车的大桥,万州区交通局局长谈祖伟激动地说。
桥梁沟通着两岸,一系列提升城市品质的行动则拉近了城市与人的心灵距离。漫步在整修一新的万州滨江步道上,70万株三角梅点缀其间,形成一道独特的“花海”盛景,到了夜晚,景观灯饰登场,又是另一道独特的滨江“风景线”。
不仅在江边,近年来,万州以城市美学要求为标杆,实施了一批专项规划,协调城市色彩和立体景观,优化配套设施和空间秩序,促进了城市品质的大幅提升。
“为城市管理提‘智’增效是我们新的努力方向。”万州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袁昌斌说,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,万州去年发现和接收处置各类数字城管案件93251件,日均353件,结案率97.48%。与此同时,城市照明、景观灯饰及停车管理均实现了智能引导与管控。
如今的万州,一江两岸四片十大组团的城市格局已基本形成,城市建成区面积近70平方公里,城市人口超过80万,一个三峡库区中心城市的雏形正在显现。(完)